品牌激智

光电显示有哪些前沿的技术?科研创新如何和产业相融合?在316日举行的激智科技博士后工作站开题、中期、出站评审会上有了探讨和“答案”。

 

评审会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郑文革研究员、宋伟杰研究员、葛子义研究员,宁波大学的戴世勋研究员等多位院校专家,与宁波市、区人社局领导以及激智科技博士后工作站导师团一起组成评审专家组,为博士们的开题、中期、出站报告“把脉”指导。

 博士后工作站2_副本.jpg

董事长张彦致欢迎词并宣布评审会的开始。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1位博士的开题报告,2位博士的中期报告和1位博士的出站报告,并针对每个报告提出了问题和建议,有效沟通了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与学校的评审截然不同,企业的评审更注重生产工艺和产业化,学校的则更偏向创新性,但专家们对项目市场化的指导给了我挺多帮助。”吴博士带来了《太阳能电池封装胶膜功能化的研究》的开题报告并有感而发。为了准备此次的项目,他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市场需求调研,项目也正是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背景所开展的。

 

赵博士的防眩减反膜的研制项目已经开展了1年多,他对项目产业化的感受则更为深刻。“与学校实验室不同,我们的每个项目都要考虑成本、推广和可行性,也让我们觉得项目开展的意义更为深刻。”目前,赵博士的项目已经实现了配方稳定,下一步即将在产线验证,他希望可以通过这个博士后项目,让更多的人在使用电子产品时不再受强光困扰,有更好的体验。

 

发挥博士后力量,推动科研攻关,一直是激智科技的创新战略之一。2013年,激智科技博士后工作站获批建站,2015年升级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立至今,已招收进站博士后12名,其中8名博后已完成课题顺利出站,并有11名博士后留在本单位继续从事研发工作,现已成长为公司技术创新骨干。通过博士后担纲科研,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已累计实现逾30亿元的直接经济效益,授权专利80余项(博士后成员获得),标准主持制定国标1项,行标1项,浙江制造团体标准2项;参与制定国标3项,行标6项,为功能性薄膜国产化事业做出了贡献。

 

 博士后工作站_副本.jpg